封面照片
所有圖片及文字來源:鄧智勇
這個項目是筆者2020年在川大設計院做的第一個項目。原本是個大項目,衛生公共設施的升級和落地的項目,含公廁、垃圾收集、垃圾裝運、垃圾處理等項目。調研后發現整個城區的公廁老化嚴重,按2016年新規范嚴格不合格。公共廁所反映了一個地方的文明水準以及政府的執政能力,所以南部縣對這件事兒高度重視。
這件事對我有兩個挑戰。一個是面對如此眾多的情況如何能高效地應對?另一個是新公廁是否能改變人們的偏見,也能展現出時尚氣質?
對第一個問題,我們把調研的成果整理,大致分成大、中、小三種,按新規范的要求,設置家庭衛生間、母嬰和殘疾人衛生間,把三種需求綜合成一間專門的衛生間,凈面積6平方米。政府還要求設環衛工人的休息室,我們針對性地做了一個最緊湊的標準平面,配置微波驢、熱水器、桌椅等,凈面積5.3平方米。大號衛生間軸線13.5米長,進深7.5米,中號11.5米長,進深7.5米,小號9.5米長,進深7.5米。都配備相同尺寸的家庭、母嬰、殘疾人三合一衛生間和環衛工人休息室。也都設置專門工具間。按照新規范一般情況下的要求,男女廁位比例為2:3。大號衛生間男廁位12,其中小便6,蹲便4,坐便2;女廁位18,其中蹲便14,坐便4。中號男廁位10,其中小便5,蹲便3,坐便2;女廁位15,其中蹲便12,坐便3。小號男廁位7,其中小便4,蹲便2,坐便1;女廁位11,其中蹲便8,坐便3。設計原則是流線順暢、高效、視線自然規避、緊湊、滿足規范前提下必要的舒適。所有尺寸考慮了裝修的做法厚度。
為了達到政府快捷施工的要求,我們考慮鋼結構以裝配式為主。
從平面看,幾乎沒有一丟丟的浪費,緊湊是緊湊,卻加大了第二個問題的難度。我以前也做過公共衛生間的方案,當時利用了很多灰空間和環境要素。大中小三種平面都高度規整,成矩形,沒有任何體量變化,也沒有灰空間,沒有可資利用的任何造型佐料。我意識到這是個巨大的挑戰。深挖功能,男女衛生間、三合一衛生間、休息室入口都需要雨罩,這需要做加法。鋼柱外露是另一種加法,功能上的好處是不影響室內潔具的布置。廁所若做成坡屋頂對通風、排臭氣有好處,因為人體的臭氣都屬于比室內空氣溫度高的熱空氣,熱空氣自然上升。最后的策略是,除了休息室外,廁所的進氣靠門窗,排氣靠屋頂紗窗。最后的屋頂采取一種歇山的變種加老虎窗,斜著外挑有利于防水防雨。廁所開窗,除了考慮通風排氣外,還考慮對外面視線的規避,一般只開高窗;洗手處開天窗有自然光照。
立面做了要時尚外,還要給人清潔和干凈利落的感受,做了兩個配色方案,另一個方案,有可能會產生不好的聯想,故放棄。
2020年12月23日
記于成都









功能: | 市政設施 |
---|---|
高度分類: | 低層建筑 |
設計時間: | 2020-09-00 |
小貼士
標簽收藏可以有利于您以后的內容分類管理
->進入收藏管理頁。